中药进补有危险,需谨慎!
一些准妈妈认为,西药对胎宝宝伤害较大,而中药相对较为安全,故经常用中药进补或保胎。其实,中药也并非绝对安全,部分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胎宝宝的生长发育。
准妈妈的进补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下进补,只有分清准妈妈的体质属性,才能进补。
2.进补的量必须根据每位准妈妈的体质差异而定,不可过量。
3.进补必须选择时期,冬季进补较为合适,夏季也并非一定不能进补,若为虚证则可以进补,但需要适量。
4.需按“产前宜凉,产后宜温”的原则进行进补。
5.必须用药时,要选择对胎儿无害的药物。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6.服用任何药物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禁止滥用药物,或听信偏方、秘方。
7.病情需要必须用药,而这些药物又对胎儿不利时,应终止妊娠。
准妈妈应禁用的中药
中草药
活血破气类:“活血”指使血液循环加速,迫血下溢,促胎外出;“破气”会使气行逆乱,气乱则无力固胎,如桃仁、红花、乳香等。
利下类:这类中药往往具有通利小便、泻下通腑的作用,常会伤阴耗气。如甘遂、芫花、牵牛子、木通、巴豆等。
大辛大热类:会造成堕胎的危险。这类中药有附子、肉桂、川乌、草乌等。
芳香渗透类:这类药物辛温香燥,有通胎外出之弊。如麝香、草果、丁香和降香等。
中成药
牛黄解毒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丸、牛黄清心丸、风湿跌打丸、小金丹、玉真散、苏合香丸、木瓜丸、活血止痛散、再造丸、苁蓉通便口服液、冠心苏合丸、五味麝香丸、利胆排石片、上清丸、藿香正气丸、防风通圣丸、蛇胆半夏片、安宫牛黄丸、祛风舒筋丸、六神丸 十滴水等。
-
需要上传照片?
上传图片提问更方便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