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婴幼儿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低,稍有不适就容易发病。小儿肠炎多因不洁东西所引起,故预防最要紧的是食物之清洁及保存安全。小孩尽量不要吃街上贩卖的生冷东西,在家中吃东西要煮沸以及用其他方法洗净消毒灭菌。食器亦要消毒干净,婴儿所有奶瓶都要严格消毒,冲好的奶或吃过一半的奶,不可放置在温室太久
1、注意补液,避免脱水
注意脱水现象:小朋友是否有小便减少(
婴儿换尿布次数减少),干哭没有眼泪,皮肤干无弹性,婴儿之前
囟门凹陷等现象。无论有无接受点滴注射,都可购买拉肚子专用之电解质水给小朋友当开水喝。
当孩子意识水平下降或者脱水相当严重时,静脉注射是十分必要的。但口服补液疗法依然是一种很好的补液方法。富含单糖的饮料,例如汽水,果汁等,不推荐给5岁以下的孩子使用,因为它们可能会加重腹泻。如果没有特效的口服补液剂或者味道较差,白开水也是可以使用的。如有适应症,也可以在儿童身上使用鼻饲胃管来补充流质。
2、注意饮食,继续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婴儿建议继续以平时的喂养方法。
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在ORT补液后立即继续配方喂养。可先试着冲泡着半奶(即浓度稀释一半)看看。若拉肚子的情形无法在3-7天内改善,可能需在医师指示下换无乳糖奶粉(即市售之医泻奶粉)。
3、止吐药
止吐药物可能有助于治疗
小儿呕吐,但一定要谨遵医嘱服用。昂丹司琼有一定实用,单次使用即可减少静脉输液需求、住院需求及呕吐。但是昂但司琼的使用可能与小儿再次入院几率增加有关。如果临床上需要,昂丹司琼的静脉液也可以口服。胃复安可能有效。
4、抗生素
抗生素不通常用于肠胃炎,但如果症状特别严重时或在找到了易感细菌、怀疑某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是建议使用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对同时有便血和发烧的小儿应使用抗生素。
5、止泻药物
小儿不能用止泻药——可能产生危险。止泻药物在理论上有并发症的风险,虽然临床经验表明这种可能性不大,在便血或伴有发烧的腹泻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洛派丁胺是一种阿片类似物,常用于腹泻的对症治疗。但洛派丁胺不适于用于儿童,因为此药物可能会穿越儿童尚未成熟的血脑屏障,引起中毒。小儿的肠胃炎比成人肠胃炎的复杂得多,一定要看医师。
1、
轮状病毒疫苗。由于无法藉由卫生环境的改善或勤洗手等来预防,因此对抗轮状病毒最有效的预防方式便是疫苗。至于因疫苗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则非常低,除了少部份婴儿在短期内有发烧、泻肚、呕吐或不安外,没有其他显著不良副作用,因此是安全性不错的疫苗。
2、饮用干净的水。良好的未被污染饮用水供应和好的卫生设备可以降低肠胃炎的感染比例。
3、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研究发现,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个人的一些方法(比如洗手),都至少能使肠胃炎的发生率或者患病率降低30%。因此父母们要从小培养起儿童的卫生观念,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4、母乳喂养既可以降低肠胃炎的发生率也可以缩短其持续时间。
5、避免食物和水的污染。父母们一定要注意,儿童使用的餐具一定要消毒、清洗干净。
1、易腹胀的食物
包括黄豆、豆腐、豆浆、绿豆、赤豆等,过多的牛奶也会使肠胀气,应予以控制。
2、含有长纤维的食物
包括西瓜、生梨、青菜、芹菜、菠菜、柚子、广柑等,这些食物含有纤维素较多,能加速肠蠕动,加重腹泻。
3、多糖食物
包括糖果、巧克力、甜点等,这些食物里含有大量糖,糖类在肠内会引起发酵而加重胀气。
4、高蛋白饮食
包括鸡蛋、鸭蛋、肉未等含有较高蛋白质的食物,这些食物在肠功能己紊乱的肠道内易发酵腐败,加重腹泻。
5、高脂饮食
包括肉类、奶油、动物内脏等,这些食物含有较高的脂肪,容易加重腹泻。
注意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每日三餐应按时进食,且不宜吃得过饱。正餐之间可少量加餐,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正餐。
注重软、烂、消化:食用的主食都要煮透、烧熟使之软烂,便于消化吸收,少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要求食物要精工细作,富含营养。
保持新鲜、清淡:各种食物均应新鲜,不宜存放过久食用。吃清淡少油的膳食。清淡膳食既易于消化吸收,又利于胃病的康复。
讲究烹调方法:宜选用的烹调方法为蒸、煮、焖、炖、烩、汆。不宜选用煎、炸、熏、烤等烹调方法,因为用这些方法加工出的菜肴不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