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并释放肾上腺素引起的后果,常随着血糖的急剧下降而出现;另一类是由于脑葡萄糖利用减少,常随血糖缓慢下降或低血糖时间延长而发生。
主要表现在较大儿童由于自主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过多引起的症状,有多汗、颤抖、心动过速、烦躁、神经紧张不安、易受刺激、饥饿感、恶心和呕吐。由于脑葡萄糖利用减少引起的症状有头痛、视力障碍、乏力、表情淡漠或抑郁、不安易激动、语言和思维障碍、精神不能集中、意识模糊、智能降低、性格行为改变、僵木迟钝、嗜睡、甚至意识丧失而昏迷、惊厥及永久性神经损伤。
新生儿和小婴儿低血糖的症状常不明显,易被忽略,并且无特异性。小婴儿低血糖可表现为发绀、呼吸暂停、呼吸困难、拒奶、突发的短暂性肌阵挛、衰弱、嗜睡和惊厥、体温常异常。
宝宝在出生前一直处在母亲体内血糖较高的环境中,以致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出生后,小儿体内胰岛素仍处于亢进状态,故于生后数小时内,小儿血糖急剧下降,可能会得低血糖症。另外早产儿、双胎、体重极低的新生儿肝脏内肝糖原贮存量都较少,如不提前喂奶,也易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常见病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断及处置,则可造成低血糖性脑损伤。如果一直延误治疗,越易造成少儿智力低下或脑瘫,治疗不及时,也可导致死亡。
1、口服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食物
年长儿,神志清楚者可饮用一杯果汁或加3匙糖的糖水,有时一杯牛奶亦可奏效。建议胰岛素治疗患儿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
2、静脉推注葡萄糖
低血糖昏迷和惊厥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进行急救。婴儿低血糖急性发作时可静推25%-50%葡萄糖,随后可予10%葡萄糖液进行静脉滴注以维持血糖浓度。
3、胰高血糖素
糖尿病母亲婴儿出现低血糖除尽早喂养外,尚可使用胰高血糖素。注意胰高血糖素可致反跳性低血糖。
4、激素替代
缺乏糖皮质类固醇、生长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引起的低血糖,可用相应的激素替代治疗。
5、皮质激素
如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需同时静脉注射葡萄糖。
6、胰岛细胞瘤
需要手术治疗。最多见单个胰岛素瘤,切除可治愈,但肿瘤定位困难,常需再次手术或胰腺部分切除。
7、干细胞疗法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因此干细胞可用于治疗各种细胞损伤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但目前临床尚未广泛开展该项工作。
1、新生儿
应该尽早喂养,暂时无法进食者可静脉输入葡萄糖。糖尿病母亲应控制好血糖,使血糖水平基本正常。
2、限制激发物质
由于摄入果糖,半乳糖或亮氨酸激发的低血糖症,限制或阻止这些物质的摄入可预防发作。
3、酮症性低血糖
在低血糖不发作的间期应常测尿酮体,如尿酮体阳性,预示数小时后将有低血糖发生,可及时给含糖饮料,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4、糖原代谢病
除高蛋白饮食外,尚可服用生玉米淀粉液,于餐间、睡前及夜间服用,可使病情好转。
5、枫糖尿症
患儿饮食中应限制亮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含量,每逢感染易出现低血糖时应输注葡萄糖。
家长要为孩子选用水果、蔬菜、谷类食物、豌豆和蚕豆等各种豆类、某些肉类和鱼类。
高糖,高蛋白饮食,并少量多餐。对先天性代谢障碍引起的低血糖,如半乳糖血症或果糖不耐受症,应停用牛奶,给以不含乳糖的食物。果糖耐受不良者应避免蔗糖、甜食或水果,采用无果糖饮食。酮源性低血糖用高蛋白、高碳水化物多餐疗法。亮氨酸过敏者以碳水化物为主食,限制亮氨酸食物(如牛奶、鸡蛋)。肝糖原累积症Ⅰ型食物中除去果糖、半乳糖,而给以淀粉、麦牙糖和葡萄糖的多餐疗法,必要时夜间由鼻胃管喂食(热能为日间的1/3);Ⅲ型宜用高蛋白高碳水化物食物。
避免食用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或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因为高血糖生成的食物吸收快,一段时间后血糖会迅速下降,从而引起机体血糖降低。
发作轻、神态清楚的患儿在喂葡萄糖水或果汁、甜米汤等后,也能迅速见效。
相
关
百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