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宝宝患病一般容易哭闹不止,而败血症的宝宝异常安静,所以并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再者败血症的宝宝发病症状和黄疸等常见疾病的发病症状相似,所以很容易被误诊,而错过了新生儿败血症的最佳治愈时间。此病在临床实践中已常可得到有效的治疗,大多患者可彻底治愈。如果不伴有其它并发症,治愈后也不会留有后遗症。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克雷白杆菌及B组链球菌感染所致。
感染的途径有以下3种方式:
1、宫内感染:妈妈在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2、产时感染:产程延长、难产、胎膜早破时,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进一部发展成为败血症。也可因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使细菌直接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血中。
3、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
1、吃奶减少吸吮无力:新生宝宝吃奶量明显减少,吮乳时间短而且无力,吃奶时容易呛奶,好像不懂得饥饿。
2、哭声低微如“猫叫”:败血症的宝宝常不哭闹,或只哭几声就不哭了,而且哭声低微。
3、体温不升,手足发凉:新生儿患败血症时,体温很低,测体温时在35.5℃以下,宝宝手足会发冷。
4、全身软弱四肢少动:败血症的宝宝四肢及全身软弱,拉伸上肢,也没有明显的屈曲反应,一松开宝宝的手,他的上肢会自然坠落下来,也不会抓紧妈妈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动。
5、反应低下、昏昏欲睡:败血症的宝宝在受到刺激时,反应能力低下,不会做出适当反应,例如惊醒、注视、微笑等,会表现得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
6、黄疸不退或退而复现:正常生理性黄疸应该逐步消退,新生儿败血症时生理性黄疸持续不消退,反而加剧,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
7、体重不增:败血症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会超过正常范围,在体重增长期体重也不增加。
8、严重败血症会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或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呕血、便血,或肺出血。
1、一般和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
2、病原治疗:及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3、局部病灶的处理:化脓性病灶不论原发性或迁徙性,均应在使用适当、足量抗生素的基础上及时行穿刺或切开引流。
单纯的败血症只要是治疗得当,应该是没有任何后遗症的,日后宝宝会像健康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复杂的败血症,例如合并脑膜炎、坏死性肠炎等,其后果,则视此器官被破坏的程度而有所不同,例如脑萎缩、水脑症、听力障碍、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足或是长期腹泻等。
相
关
百
科